第二单元妊娠期妇女的护理
发布人:管理者   发布时间:2012/08/29    浏览次数:1507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【考点精释】
       一、 妊娠生理
       (一) 受精及着床(★)妊娠是胚胎和胎儿在母体内发育成长的过程。卵子受精是妊娠的开始,胎儿及其附属物自母体娩出是妊娠的终止。足月妊娠为280日, 28日为一个妊娠月共10个妊娠月,7日为一个孕周共40个孕周。
       (二) 胎儿附属物形成与功能(★★★)胎儿附属物是指除胎儿以外的组织,包括胎盘﹑胎膜﹑脐带和羊水。
       1. 胎盘的功能主要有① 气体交换。② 供给营养。③ 排泄废物。④ 防御功能。⑤ 合成功能。⑥ 免疫功能。胎膜外为绒毛膜,内层为羊膜。脐带是胎儿与母体之间的循环通道,一旦受压血运受阻,可危及胎儿生命。
       2. 羊水的功能主要有① 防止胎体与羊膜粘连。② 减少因胎动带来的不适。③ 保护胎儿不受外来损伤。④ 监测胎儿的成熟度﹑性别及某些遗传性疾病。⑤ 分娩时形成前羊水囊,促使子宫颈口扩张。⑥ 破膜后羊水可润滑产道。羊水是弱碱性。
       (三) 胎儿发育及生理特点(★)描述胎儿的发育以4周为1个孕龄单位,妊娠的前8周称胚胎,从第9周起称胎儿。
       8周末: 胚胎初具人形﹑各内脏器官的原基已形成,此时最易受有害因素影响而导致畸形。B型超声可见早期心脏搏动。
       16周末: 从外生殖器可确定胎儿性别,部分经产妇自觉有胎动。
       20周末: 全身覆有胎脂并有毳毛。检查孕妇时可听到胎心音。20周到满28周前娩出的胎儿为有生机儿。
       28周末: 胎儿身长约35cm,体重约1000g。此时出生可呼吸,但生活能力差,加强护理可能存活。
       36周末: 胎儿身长约45cm,体重约2500g,皮下脂肪发育好,指(趾)甲已达指趾端。出生后能啼哭及吸吮,生活能力良好。
       40周末: 胎儿身长约50cm,体重约3000g,发育成熟男性胎儿睾丸已降至阴囊内,女性胎儿大小阴唇发育良好,出生后哭声响亮,吸吮能力强,能很好存活。
       二、 妊娠期母体变化
       (一) 生理变化(★★★)
       1. 各系统变化妊娠期由于胎儿生长发育的需要,母体各系统发生一系列适应性的解剖和生理变化。主要包括生殖系统、乳房、血液循环系统、呼吸系统、消化系统、泌尿系统、内分泌系统、新陈代谢、皮肤、骨及韧带等方面的变化。
       2. 常见症状基于妊娠期孕妇的生理变化,常出现便秘、痔、下肢或外阴静脉曲张、腰背疼痛、小腿抽筋等症状。
       (二) 心理变化(★)
       1. 常见的心理反应① 惊讶和震惊。② 矛盾心理。③ 接受。④ 情绪不稳定内省。
       2. 孕妇的心理调节① 确保自己及胎儿能安全顺利地读过妊娠期。② 促使家庭重要成员接受新生儿。③ 学习为孩子奉献自己。④ 情绪上与胎儿连成一体
       三、 妊娠诊断(★★★)
       妊娠全过程共40周分为3个时期,妊娠12周末以前称早期妊娠;第13~27周末称中期妊娠;第28周及之后称晚期妊娠。
       (一) 早期妊娠诊断
       1. 临床表现主要有: ① 停经。② 早孕反应。③ 尿频。④ 乳房增大,乳头和乳晕着色。⑤ 妇科检查阴道呈紫蓝色,子宫为黑加征(Hegar sign)阳性。
       2. 实验室及其他检查主要有:① 妊娠试验阳性。② 黄体酮试验未出现阴道流血。③ 超声检查妊娠5周时,B型超声可见到来自羊膜囊的圆形光环(妊娠环), 妊娠7周时,用多普勒超声在增大的子宫区内能听到胎心音。
       (二) 中晚期妊娠诊断中期妊娠以后,子宫明显增大,孕妇可自觉胎动,腹部可以扪及胎体,听到胎心音,容易确诊。① 子宫随妊娠进展逐渐增大,根据手测宫底高度及尺测耻上子宫长度可判断妊娠周数。② 妊娠18~20周时,孕妇开始自觉有明显胎动,每小时3 ~5次。③ 妊娠18~20周,用木制听筒经孕妇腹壁能听到胎心音,每分钟120~160次。④ 妊娠20周以后,可经腹壁扪及胎体;妊娠24周以后,能区分头或肢体等部分。胎儿在子宫内所处的位置与分娩有密切关系,因此在32周以后至临产前,尽早确定胎儿在子宫内的位置很重要。
       四、 胎产式、胎先露、胎方位(★★★)
       (一) 胎产式胎体纵轴与母体纵轴的关系称胎产式,两纵轴平行者称纵产式,两纵轴垂直者称横产式。
       (二) 胎先露最先进入骨盆入口的胎儿部分称胎先露,纵产式有头先露及臀先露;横产式有肩先露。
       (三) 胎方位胎儿先露部的指示点与母体骨盆的关系称胎方位,如枕先露以枕骨、臀先露以骶骨为指示点等,在各种胎方位中,只有枕前位(枕左前、枕右前)为正常胎位,其余均为异常胎位。
       五、 产前检查(★★★)
       产前检查是为了预防和治疗妊娠并发症,以保障孕妇、胎儿、新生儿的安全和健康。产前检查的时间应从确诊早孕时开始,妊娠28周之前每4周检查1次,妊娠28周之后每2周检查1次,妊娠36周之后每周检查1次,凡属高危孕妇,应酌情增加产前检查次数。首次产前检查的内容如下。
       (一) 病史重点掌握推算预产期。问清末次月经日期,从末次月经的第1日算起,月份减3或加9,日期加7。如孕妇仅记住农历末次月经第1日,月份仍减3或加9,但日期加15。如孕妇记不清末次月经的日期,则可根据早孕反应出现的时间、胎动开始的时间以及子宫高度等加以估算。
       (二) 身体评估
       1. 全身检查① 观察发育和营养状况、身高、步态等。② 测量体重,妊娠晚期每周体重增加不超过500g,整个妊娠期体重不应超过12.5kg。③ 测量血压,正常孕妇血压不应≥140/90mmHg,或与基础血压相比增加不超过30/15mmHg。
       2. 产科检查包括腹部检查、骨盆测量、阴道检查、肛查等。
       ① 腹部检查:包括视诊、触诊和听诊。四步触诊法通过腹部检查了解胎位;
       ② 骨盆测量
       骨盆外测量: 髂棘间径: 两侧髂前上棘外缘间的距离,正常值为23~26cm;髂嵴间径: 两侧髂嵴外缘间最宽的距离,正常值为25~28cm;骶耻外径: 第五腰椎棘突下至耻骨联合上缘中点的距离,正常值为18~20cm;坐骨结节间径,两坐骨结节内缘间的距离,正常值为8.5~9.5cm,平均9cm;耻骨弓角度: 正常为90°。
骨盆内测量: 适用于骨盆外测量有狭窄者,在妊娠24~36周阴道松软时进行为宜,主要测量骶耻内径即耻骨联合下缘到骶骨岬上缘中点的距离(正常值为12.5~13cm),两侧坐骨棘间的距离(即坐骨棘间径,正常值为10cm)。
       ③ 阴道检查: 妊娠最后1个月以及临产后,如确实需要,则需外阴消毒及戴消毒手套,以防感染。
       ④ 肛查: 可以了解胎先露部、骶骨前面弯曲度、坐骨棘及坐骨切迹宽度以及骶尾关节活动度。
       (三) 心理社会评估
       1. 妊娠早期评估孕妇对妊娠地接受程度。
       2. 妊娠中、晚期评估孕妇对妊娠有无不良情绪。
       六、 妊娠期常见的症状及其护理(★★★)
       (一) 临床表现有恶心、呕吐,尿频、尿急,下肢水肿及下肢、外阴静脉曲张,便秘,腰背痛,下肢肌肉痉挛,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、贫血,失眠。
       (二) 护理措施
       1. 常见症状的护理① 恶心、呕吐: 少食多餐。② 尿频、尿急: 一般不必处理。③ 白带增多: 保持外阴清洁。④ 水肿: 左侧卧位;下肢和外阴静脉曲张: 抬高下肢。⑤ 便秘: 多吃蔬菜和水果。⑥ 腰背痛: 孕妇穿低跟鞋。⑦ 下肢肌肉痉挛: 口服钙剂。⑧ 仰卧性低血压综合征: 左侧卧位。⑨ 失眠: 坚持户外活动。⑩ 贫血: 补充营养。
       2. 心理护理提供心理支持,帮助孕妇消除因形体改变而产生的不良情绪。
`