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考点精释】
一、概述
肾结核多见于20~40岁的青壮年,往往有结核病史或结核病接触史,在泌尿系结核中最为常见。单侧肾结核占90%,双侧约占10%。
(一)病因病理★★★①
肾结核绝大多数继发于肺结核。原发病灶的结核分枝杆菌经血行进入双肾,主要在肾皮质中形成多发性微结核病灶,此时若病人的抵抗力强,可不出现症状而自愈,称病理肾结核;如果抵抗力低下,结核病灶由皮质侵入髓质,扩展至肾乳头、肾盏、肾盂及尿路其他部位而出现临床症状,称临床肾结核。结核病变可使肾组织发生干酪样坏死和钙化,形成结核性脓肾或肾钙化;含结核菌的脓液随尿排出,输尿管受累后狭窄可造成肾积水;如输尿管完全闭塞,含菌的尿液不能进入膀胱,膀胱刺激症状反见好转,则出现所谓的“肾自截”现象;结核杆菌感染膀胱,可形成结核性膀胱炎、膀胱溃疡、膀胱挛缩,甚至引起对侧肾积水;男性病人还可导致前列腺、精囊、附睾、睾丸等生殖系结核。
(二)临床表现★★★★③
1膀胱刺激征肾结核的主要表现不在肾脏而在膀胱。尿频为肾结核最早出现的症状。当引起膀胱结核时,尿频加重,并伴有尿急、尿痛。晚期膀胱结核致膀胱挛缩会加重尿频,甚至出现假性尿失禁。
2血尿及脓尿血尿以终末血尿居多;肾结核灶侵蚀血管引起的全程肉眼血尿较少见。肾结核病人有不同程度的脓尿,严重者尿呈米汤样或为脓血尿。
3其他状况当破坏严重的巨大脓肾、肾积水或继发感染蔓延至肾周围时,可出现腰部钝痛及肿块。严重或晚期病人可出现结核中毒症状。肾功能严重损害可出现尿毒症等。
(三)辅助检查★★★②
1尿液检查尿呈酸性,尿蛋白及红、白细胞增多;尿沉渣抗酸染色找结核分枝杆菌;无菌条件下取尿作结核分枝杆菌培养,有助于诊断。
2X线检查平片可见病肾钙化影;泌尿系统造影可见典型的肾盏、肾盂、输尿管虫蚀样破坏与肾空洞;如全肾广泛破坏时,IVU则不能较好地显示结核性破坏病变。
3B型超声检查可了解肾形态、大小及有无积水与积脓。
4膀胱镜检查可直视膀胱病变,必要时可取活体组织作病理检查。
(四)治疗要点★★★②
肾结核早期可经充分休息、加强营养和选用抗结核药物(一般至少用药半年以上)等非手术治疗措施而治愈。经正规抗结核治疗无效、病肾破坏严重、输尿管及膀胱变形萎缩明显时,则酌情选用肾病灶清除术、肾部分切除术、肾切除术、输尿管狭窄段切除术及挛缩膀胱扩大术等。
二、护理措施
(一)非手术治疗及手术前护理★★★★③
加强营养;多饮水;充分休息,适当进行户外活动,以增强体质。由于服药时间较长,病人常不能坚持按时、足量地服药,因此应指导、监督病人严格执行治疗方案的服药要求;用药期间应加强观察,注意药物的毒副反应。肾结核手术前需用抗结核药物准备,如全肾切除至少需药物准备2周以上,肾病灶清除术及肾部分切除术需药物准备3~6个月;做好术前常规护理工作。
(二)手术后护理★★★★③
肾结核手术后,应参照肾损伤手术后的护理内容进行。
(三)健康教育★★★★③
加强营养,注意休息、适当活动、避免劳累,促进恢复;指导病人手术后继续服用抗结核药物3~6个月,用药期间注意药物副作用,定期复查肝肾功能、听力等,勿用和慎用对肾脏有害的药物;术后每月检查尿常规和尿结核杆菌,5年不复发可认为治愈。 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