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三十二单元 胰腺疾病病人的护理
发布人:管理员   发布时间:2012/09/01    浏览次数:1353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【考点精释】
       一、解剖生理概要
       (一)解剖★①
       胰腺是人体第二大腺体。斜向左上紧贴于第1~2腰椎体前面,分为胰头、颈、体、尾等4部分。除胰尾被浆膜包绕外,其余部分均位于腹膜后。胰管横贯胰腺全长,由胰尾行至胰头,沿途接纳小叶间导管。约85%的人胰管与胆总管汇合形成“共同通道”,下端膨大部分称Vater壶腹,开口于十二指肠乳头,其内有Oddi括约肌。胰头血供来源于胃十二指肠动脉和肠系膜上动脉的胰十二指肠前、后动脉弓;胰体尾部血供来自脾动脉的胰背动脉和胰大动脉。胰的静脉汇入门静脉。交感神经是胰腺疼痛的主要通路,副交感神经传出纤维对胰岛、腺泡和导管起调节作用。
       (二)生理★①
       胰腺具有外分泌和内分泌两种功能。胰腺的外分泌为胰液,每日分泌750~1500ml,pH为74~84,其主要成分为各种消化酶以及水和碳酸氢盐;胰液的分泌受迷走神经和体液的双重控制,但以体液调节为主。胰腺的内分泌来源于胰岛,主要分布于胰体尾;胰岛有多种细胞,以分泌胰岛素的β(B)细胞为主;其次是分泌胰高血糖素的α(A)细胞和分泌生长抑素的δ(D)细胞;还有少数分泌胰多肽的PP细胞、分泌促胃液素(胃泌素)的G细胞和分泌血管活性肠肽的D1细胞等。
        二、急性胰腺炎
       (一)病因★★★①
       在我国,胆道疾病是急性胰腺炎的常见病因,尤其以胆结石最常见(胆源性胰腺炎)。其次是酗酒和暴饮暴食。此外,行胰胆或胃手术、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、腹部钝挫伤,患有甲状旁腺功能亢进、急性腮腺炎等疾病,使用硫唑嘌呤、糖皮质激素、噻嗪类利尿剂等药物,都可诱发急性胰腺炎。
       (二)病理★★★①
       各种因素使胰酶在胰管或腺泡内提前激活,在局部对胰腺及周围组织产生“自我消化”,造成组织细胞出血坏死;大量胰酶及有毒物质入血后可导致心、脑、肺、肝、肾等器官的损害,引起MODS,成为急性胰腺炎的严重并发症和致死原因。急性胰腺炎基本病理改变是胰腺呈不同程度的水肿、充血、出血和坏死,可分为水肿型与出血坏死型。水肿型以胰腺水肿为主,病情有自限性,数日后可完全恢复,预后良好;出血坏死型以胰腺实质出血坏死为特征,伴腹膜炎、休克,死亡率高。
       (三)临床表现★★★★③
       1腹痛是本病的主要症状,常于饮酒或饱餐后突然发作,腹痛多位于左上腹,常向左肩及左腰背部放射,进食则可使腹痛加剧。
       2恶心、呕吐起病时即有恶心、呕吐,常与腹痛伴发,呕吐剧烈而频繁。呕吐后腹痛不缓解。
       3腹胀与腹痛同时存在。腹膜后炎症越严重,腹胀越明显。
       4腹膜炎体征水肿型胰腺炎压痛仅限于上腹部,常无明显肌紧张。急性出血坏死型胰腺炎压痛明显,并有肌紧张和反跳痛,范围较广或波及全腹;移动性浊音多为阳性;肠鸣音减弱或消失。
       5其他较轻的急性水肿性胰腺炎可不发热或轻度发热。合并胆道感染常伴有寒战、高热,胰腺坏死伴感染时,持续性高热为主要症状之一。坏死性胰腺炎病人可有脉搏细速、血压下降,乃至休克。伴急性肺功能衰竭时可有呼吸困难和发绀。有胰性脑病者可引起中枢神经系统症状。腹膜后坏死组织感染可出现腰部皮肤水肿、发红和压痛。少数严重病人可在腰部、季肋部和下腹部皮肤出现大片青紫色瘀淤斑,称GreyTurner征;若出现在脐周,称Cullen征。血钙降低时,可出现手足抽搐。严重者可有DIC表现。
       (四)辅助检查★★★②
       血清、尿淀粉酶测定是最常用的诊断方法,血清淀粉酶、尿淀粉酶升高,可确诊为急性胰腺炎,值愈高诊断正确率也愈大,但与病变的严重程度无关。血清脂肪酶明显升高,对就诊较晚的急性胰腺炎病人有诊断价值。血钙低于187mmol/L见于出血坏死型胰腺炎。腹腔穿刺液为血性混浊液体,腹腔抽出液淀粉酶值高表示病变严重。B型超声波对胰腺肿大、脓肿及假性囊肿有诊断意义,并可了解胆道有无结石、扩张等。CT或MRI对鉴别水肿型和出血坏死型病变有较大价值,并可了解胰周围病变。
       (五)临床分型★★★①
       1轻型急性胰腺炎多为水肿性胰腺炎,主要表现为上腹痛、恶心、呕吐;腹膜炎限于上腹,体征轻;血、尿淀粉酶增高;经及时的液体治疗,短期内可好转,死亡率很低。
       2重症急性胰腺炎多为出血坏死性胰腺炎,除上述症状外,腹膜炎范围宽,体征重,腹胀明显,肠鸣音减弱或消失,偶见腰胁部或脐周皮下瘀淤斑征;腹水呈血性或脓性;可伴休克,也可并发脏器功能障碍和严重的代谢障碍;白细胞增多,血糖升高,血钙降低,血尿素氮或肌酐增高,酸中毒;PaO2<8kPa(60mmHg);甚至出现DIC、急性肾功能衰竭等,死亡率高。
       (六)治疗原则★★★②
       急性胰腺炎的全身反应期、水肿性胰腺炎及尚无感染的出血坏死性胰腺炎可采用非手术疗法。手术治疗适用于重症胰腺炎继发感染的病人。手术方式最常用的是坏死组织清除加引流。
       (七)护理要点★★★★③
       1非手术治疗护理执行急性腹膜炎的一般护理,但要注意:急性胰腺炎发作时应卧床休息,让病人保持在舒适的体位。按医嘱给予解痉镇痛药物治疗,但禁用吗啡,持续应用阿托品者应注意心动过速、加重肠麻痹等不良反应。急性胰腺炎病人初始时要禁食,同时行胃肠减压,禁食期间主要靠TPN支持,注意维持水电解质平衡,2~3周后,若病情稳定,淀粉酶恢复正常,肠麻痹消除,可逐渐恢复饮食。H2受体阻滞剂(西咪替丁),可间接抑制胰腺分泌,用药后注意观察有无副作用;生长抑素一般用于病情比较重的病人,对本药过敏者,孕妇、哺乳期妇女和儿童禁用;抑肽酶静脉点滴给药,可使机体产生抗体,有过敏的可能;加贝酯点滴速度不宜过快,勿将药液注入血管外,多次使用时应更换注射部位,药液应新鲜配制,随配随用,对多种药物有过敏史的病人及妊娠妇女和儿童禁用。遵医嘱给予抗菌药物,防止腹腔继发感染。有休克的病人应迅速建立有效的静脉通路快速输入液体及电解质,必要时输血或输血浆以纠正低血容量。严格记录24h输入液量,观察有无低钾和低钙表现,有低钙血症遵医嘱静脉缓慢注射10%葡萄酸钙溶液。应密切观察体温、脉搏、呼吸、血压和腹部体征的变化;按时测定尿量、尿糖、血生化、血钙、血淀粉酶、肝功能和动脉血气分析;若病情加重,非手术治疗效果不佳时,应积极作好手术前的准备工作。
       2围手术期护理执行急性腹膜炎的手术前和手术后的一般护理。同时必须加强以下护理①营养支持疗法护理:是影响急性出血性坏死性胰腺炎治疗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。对重症病人给予TPN;术后3周左右,如病情稳定,肠道功能基本恢复,可行EN。做好TPN和EN护理,防止并发症发生。从少量低脂、低糖饮食开始逐步恢复饮食,避免刺激性强、产气多、高脂肪和高蛋白质食物,严格禁酒。②做好手术后管道护理:急性出血性坏死型胰腺炎病人术后可能留置多根管道,护士应掌握各种管道的作用,并将导管贴上标签后与引流装置正确连接固定。分别观察记录引流管的引流量、颜色、有无沉淀物,防止导管滑脱、扭曲、堵塞和污染。③做好腹腔灌洗和腹腔冲洗引流护理。
       3健康教育宣传急性胰腺炎预防方法,特别注意饮食习惯并戒酒。对有胆道疾病史的病人,应积极治疗。出院后应注意避免过于劳累及情绪激动。
       三、胰腺癌及壶腹周围癌
       (一)胰腺癌
       胰腺癌是一种较常见的恶性肿瘤,40岁以上好发,男性比女性多见。
       1病因病理★★★①胰头癌占胰腺癌的70%~80%。90%的胰腺癌为导管细胞癌,黏液性囊腺癌和腺泡细胞癌少见。胰腺癌存在染色体异常。吸烟是发生胰腺癌的主要危险因素。
       2临床表现★★★★③胰腺癌出现临床症状往往已属晚期。
       (1)上腹部痛是最早出现的症状。疼痛可向肩背部或后腰部放射。晚期呈持续性疼痛。
       (2)消化道症状早期上腹部饱胀不适、食欲不振、消化不良,可出现腹泻。晚期肿瘤浸润十二指肠或胃可出现上消化道梗阻或呕血、黑便。
       (3)黄疸是胰头癌最主要的症状和体征,一般呈进行性加重,大便呈陶土色。
       (4)其他可有消瘦乏力,腹部肿块等,晚期可出现恶病质。少数病人可诱发糖尿病。
       3辅助检查★★★②
       (1)实验室检查可有血淀粉酶、空腹血糖增高;血清碱性磷酸酶增高;血清胆红素进行性增高,以直接胆红素升高为主,尿胆红素阳性。CEA、胰胚抗原及糖类抗原199(CA199)增高。其中CA199是最常用于胰腺癌的辅助诊断和术后随访。
       (2)影像学检查是胰腺癌的定位和定性诊断的重要手段。①B超:胰腺有增大的肿块,胆管、胰管扩张,胆囊肿大等。②胃肠钡餐造影:胰头癌肿块较大者可显示十二指肠曲扩大和反3字征。③CT、MRI或磁共振胆胰管造影(MRCP):是检查胰腺疾病可靠的方法。④ERCP:可了解十二指肠乳头部及胰管和胆管情况,了解阻塞受压部位和性质。⑤PTC:可显示梗阻上方肝内、外胆管扩张情况,对判定梗阻部位,胆管扩张程度具有重要价值,如同时置管引流(PTCD)可减轻黄疸和防止胆漏。
       4治疗要点★★★②对尚无远处转移的病人,最有效的治疗方法仍是争取及早切除肿瘤。胰头癌的根治性手术为胰十二指肠切除术。晚期病人常无法行根治性切除,对不能切除的胰腺癌,可行姑息性手术或PTCD;还可进行放疗、化疗、免疫疗法、中药等辅助治疗。
       5护理措施★★★★③
       (1)手术前护理供给高蛋白、高糖、低脂和富含维生素饮食,必要时采取鼻饲营养支持或肠外营养支持。行PTCD者要妥善固定导管,始终保持通畅引流;一般置管2周为宜,对有胆道感染者可适当延长引流时间,待炎症控制后考虑手术安排。术前1周开始护肝治疗,手术前要使凝血酶原时间恢复正常;有黄疸者,静脉补充维生素K。遵医嘱手术前1天开始使用抗生素;有PTCD者,手术前2~3日即可用药;必要时手术前3天口服肠道抗生素,手术前1日清洁灌肠。皮肤瘙痒者,涂抹止痒药物,避免指甲抓伤皮肤。手术前安置胃管,并做好其他手术前准备工作。做好心理护理。
       (2)手术后护理①密切观察体温、呼吸、脉搏、血压2~3天。监测尿量、血常规、肝肾功情况,注意意识和黄疸的变化。对全胰切除或胰大部分切除者,需监测血糖、尿糖和酮体变化。②静脉输液,维持体液平衡。继续护肝和营养支持,充分补给热量、氨基酸、维生素等营养素。③遵医嘱继续使用抗生素。④了解各种引流导管的引流部位和作用。观察与记录每日引流量和引流液的色泽、性质,警惕胰瘘或胆瘘的发生。⑤手术后可能有各种并发症发生,如消化道出血、腹腔内出血、切口感染或裂开、腹腔感染、胰瘘或胆瘘、脂肪痢、继发性糖尿病等,根据具体情况,配合治疗工作,拟定相应护理计划。⑥每3~6个月复查1次,如出现发热、进行性消瘦、乏力、贫血等应及时处理。
       (二)壶腹部癌
       壶腹周围癌主要包括壶腹癌、胆总管下端癌和十二指肠腺癌。
       1病因病理★★★①壶腹周围癌的组织类型主要是腺癌,其次为乳头状癌、粘液癌等。淋巴转移比胰头癌出现晚,远处转移多至肝。
       2临床表现★★★★③壶腹部癌症状出现相对较早。
       (1)黄疸壶腹部癌早期即可出现黄疸,由于肿瘤溃烂、坏死、脱落,黄疸可减轻;肿瘤在短期内又迅速生长,完全阻塞胆管而致黄疸再出现或加深。黄疸深浅呈波浪式变化是本病的特点。
       (2)上腹部痛早期部分病人有剑突下钝痛,可向背部放射。晚期疼痛加重,可出现背脊痛。
       (3)发热合并胆道感染或邻近部位炎症时,可有寒战、高热,甚至出现中毒性休克。
       (4)消化道症状早期上腹部饱胀不适、食欲不振、消化不良、腹泻。
       (5)其他可有消瘦、乏力,继发性贫血,胆管梗阻可出现肝、胆囊肿大。
       3辅助检查★★★②
       (1)实验室检查早期淀粉酶可升高,血清胆红素升高,大便隐血试验多可阳性。
       (2)十二指肠引流液中有时可见鲜血或隐血试验阳性,或可见脱落的癌细胞。
       (3)影像学检查胃肠钡餐及十二指肠低张造影可见充盈缺损;PTC可了解胆总管下端的梗阻情况;ERCP可直接观察十二指肠乳头及胰管和胆管情况,并可作活检确诊。
       4治疗要点★★★②一旦确诊,应及时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。
       5护理措施★★★★③术前、后护理措施与胰腺癌护理基本相似,由于壶腹部癌易合并胆道感染应加强抗感染处理。
 
`